近日,钦州市钦州港清大能源有限公司在中国—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备案“40万吨/年新戊二醇项目”,备案状态显示“已登记”。值得关注的是,这一产能设计规模远超当前国内知名企业万华化学。
趣涂料(趣涂网)资料显示,新戊二醇作为聚氨酯、不饱和树脂及绿色制冷剂的核心原料,近年来成为化工企业布局的重点。目前,国内产能已达83万吨/年,万华化学、铜陵阡弈、鲁西化工等企业通过技改与扩产持续扩大市场份额。其中,万华化学凭借16万吨现有产能(技改后达29万吨)占据行业领先地位,但其扩建计划仍不及钦州港清大能源的“一步到位”式布局。
钦州港项目的备案或与当地石化产业集群效应密切相关。
作为钦州市第一支柱产业,石化产业在中石油、华谊、中伟等龙头带动下,已形成炼化一体化、新材料等完整产业链。而项目所在的中国—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,近期通过马来西亚中小企业集聚区标准厂房等配套设施建设,进一步强化了区域产业吸引力。这种“政策+产业+基建”的三重支撑,为新兴企业切入高端化工赛道提供了土壤。
尽管新戊二醇应用领域持续拓展,但行业扩张速度与市场需求增速的错配已引发担忧。据预测,2025年全球新戊二醇市场规模约为16.24亿美元,年复合增长率仅5.1%,远低于国内产能的扩张幅度。以钦州港项目为例,其40万吨产能若全部释放,相当于当前国内总产能的近一半,叠加万华化学等企业的扩产计划,市场供需失衡风险显著加剧。
事实上,行业内卷化迹象已初步显现。部分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,被迫采取低价竞争策略,导致利润空间持续压缩。某化工企业负责人透露:“当前新戊二醇价格已逼近成本线,若产能过剩进一步恶化,行业将面临洗牌。”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、下游需求增长不确定的背景下,过度依赖规模扩张的模式或难以为继。
不过,东南亚市场的崛起也为行业带来新变量。中国—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的区位优势,使钦州港项目具备辐射东盟的潜力。但如何平衡国内产能过剩与海外市场需求,避免“内销转出口”引发的贸易摩擦,将成为企业战略规划的重点。
总结:
钦州港40万吨项目的备案,既是地方产业升级的缩影,也是行业狂飙突进的写照。当前,新戊二醇市场已从“增量竞争”转向“存量博弈”,企业需警惕“规模至上”的思维陷阱。对于整个行业,这场“产能军备竞赛”终将回归理性——唯有兼顾规模与质量、效率与可持续的企业,才能在新戊二醇的赛道上走得更远。
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